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生活 中国

安倍亲笔信:日本将大幅提高工人工资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4-1-7 2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倍亲笔信:日本将大幅提高工人工资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昨日发表题为《日本的工资惊喜》的文章,主要观点是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已经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在下一步的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已经达成协议将大幅提高工人工资以应对消费税提高并使日本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全文如下:

2013是日本经济迎来二十年停滞转折的一年。未来将因我们称之为“工资惊喜(Wage Surprise)”的出现而更加光明。

9月以来在日本政府、商界和劳工领袖间进行的激烈讨论正在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工资增加带来更经济更健康的循环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参加了四次会议中的两次,其他参加者还有财务相、经济相、劳动相以及丰田汽车(120.17, -0.34, -0.28%)的丰田章男、日本工会联合会主席古贺伸明等人。每次会议开完后,我都感觉充满信心、欢欣鼓舞。

让我们直面现实。日本深陷通缩(其实不仅仅在日本是如此)已经超过了十年时间。在我担任首相之初,我发起了大家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组合,因为纵观全世界,只有我国的名义工资水平实际处于负增长状态。

我第一次看到统计数字时,着实吃了一惊:自2000年以来,日本工资水平以平均每年0.8%的速度下降,而美国和英国名义工资平均每年增长3.3%,法国增长2.8%。1997年,日本工薪族总共赚到了279万亿日元,到201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244.7万亿日元。

换句话说,日本工薪族在过去十五年里损失了34.3万亿日元——这个数字比丹麦、马来西亚或新加坡的年度0GDP还要大。只有这一趋势得到扭转,日本经济才能重回长期增长轨道。

与此同时,日本公司的资本状况不再萎靡不振。我个人还记得15年前日本公司的净值比低到什么程度——不到20%,而欧洲和美国为30%。因此,经济学家说,日本公司的行为可以简称为4个字:过度借贷。

这已不再是事实。由于过去十五年来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和企业持续的去杠杆化过程,负债水平有了很大下降。就净值比率而言,日本公司目前已与欧洲和美国等量齐观。

我骄傲地说,安倍经济学在更为根本的层面取得了成功:我们重新振作了日本的集体精气神。在我的政府开始执政的一年中,辞职思维让位给了无限可能思维——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东京赢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权。受此影响,华尔街投资者纷纷表示要看好日本。

这就是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所取得的成就。那么第三支箭——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私人投资从而提高生产率支撑日本的长期持续复苏呢?

有人说,与第一支和第二支箭不同,第三支箭实现起来很困难。我不否认,结构性改革肯定要比货币和财政政策变化花更多的时间。许多政策需要立法,而我的国会同事们在过去几个月中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尽管国会争论费时费力,但外界也不应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从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到引入特别管辖区(我自己的办公室将监督它们的实施),我的政府致力于竭尽全力催化经济复苏。“工资惊喜”也出现在这里,因为只有公司盈利能力和工资间长期缺位的联系得到重新建立,对住房、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投资以及广义家庭消费才能重振,最终使日本逐渐摆脱通缩、走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之路。

“工资惊喜”的灵感来自荷兰,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人达成了一个公式,为了维持发展,驯服猖獗通胀的责任应该由雇主和雇员共担。这一共识被写入了1982年瓦圣那协定(Wassenaar Agreement,因在海牙近郊的瓦圣那签署而得名)。

如今,日本也在迎来类似的国民共识,或者应该说是荷兰共识的逆向版:政府、主要行业和劳工组织应该齐心协力增加工资和奖金(同时促进能强化生产率的激励)。

不消说,工资水平应该完全由管理层和工人决定。但同样正确的是,政府、商界领袖和工会之间新达成的一致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公司承诺大幅提高工资和奖金。

这就是“工资惊喜”的实质。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现象,它将与5万亿日元大手笔财政刺激一起,战胜销售税增加带来的潜在消极影响。最重要的是,它将继续让日本经济行驶在可持续增长轨道上。我可以肯定这一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生活导航|生活导航 ( 新ICP备12003026-1号 )

GMT+8, 2024-4-29 06:35 , Processed in 0.1101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