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生活 中国

冬天里的大山留守儿童

[复制链接]
ie000 发表于 2012-12-18 14: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岁的熊守会只有一件单薄棉袄,手都冻伤了。



劳动村,帮着家里放马的孩子们。



11月27日,毕节市八寨镇劳动村放学路上的孩子们。这里在镇上读书的孩子们每天早晚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



11月29日,泥树小学,课间休息时间,玩耍的孩子们。



劳动村,一位帮着家里给猪喂食的孩子。



泥树小学窗户上被风吹起的塑料薄膜。



正在吃午饭的孩子们,他们每天拿着带来的铁皮碗到陶老师家打饭,一份土豆一份酸菜汤。

     早晨6点,马圈里传来几声咴咴声,贵州大山里的天空还盖着一层朦胧的月色,11岁的熊守会已经摸黑起床准备上学。这个四面环山的苗族村落名叫劳动村,隶属毕节市东北部的八寨镇。村里两个组,100多户人家,有66个子女在村里的泥树小学读书,其余的孩子在镇上学校念书,来回需要两个小时。

  “孩子们的上学问题,一直是我们村的大麻烦。”泥树小学教师兼校长陶进军说。在陶进军的回忆里,除了他,没有别人到村里工作过,甚至连支教的念头都没有。这个民办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两个年级,3年级和6年级。他给一个班上课时,只能安排另一个班上自习。他说,自己学历有限,有时都有些力不从心。

  没有玻璃窗的教室

  泥树小学一方土屋,两间教室,土屋的窗上已经没有玻璃,只剩破烂的塑料薄膜凑合当成窗纸,伴着冷风不停地拍打,屋里的学生们不免冻得倒吸鼻涕。教室的地面凹凸不平,满是泥巴,地上横竖摆着几个残旧的长凳长椅,也就勉强成了桌椅。“教室破旧不敢动瓦,迁入电线,但冬天的山里雾气重,经常见不到太阳,不仅影响孩子们看书写字,有时连上课都成问题。”陶进军说。对熊守会而言,这个学期还算幸运,她被分在窗户旁边的位置坐,比别的同学更方便看书一个没有灯光的教室里,窗户和门外闯入的阳光成了不多的光源。

  5公里外的学校

  熊守会坐在破败的教室里上课时,她的妹妹还在村外5公里的地方上学前班。每天早晨,这个小姑娘就要跟村里其他年纪稍长的孩子一起摸黑走山路,每天来回两个小时。熊守会的母亲说,虽然镇里学校的条件相对泥树小学要好得多,但实在太远,“冬天天亮得晚,黑得又早,他们还得带着手电筒上学。”“现在算不错了。”陶进军说,铺满石子的马路还没修好时,孩子们上学更困难,还时常因为山路泥泞狭窄,伴随着摔下路边高高山坡的危险。不过,路虽然宽了,一些摩托车、汽车经过时,危险仍然存在。而这只是不少农村子弟上学难的缩影。

  留守家庭生活难

  因为村里大多数是留守家庭,老人们无暇顾及年幼贪玩的孩子,陶进军总担心,孩子们万一出事了,都可能没人知道。“我们也希望能在家里守着孩子们上学放学,让他们平平安安的,但靠什么养活他们呢?”熊守会的母亲有自己的无奈。和村里大多数青壮年一样,她的丈夫、熊守会的父亲也外出务工,但“每个月赚的那点钱,连他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据陶进军介绍,泥树小学每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是200元,镇上的一些学校更是高达700元,“每个村低保配额有限,像熊守会家里这样没有低保的家庭还有很多,这里自然条件又不行,只能种点土豆玉米糊口养牲口,大家不得不出去打工。”陶进军说。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离开泥树小学时,听到孩子们起伏的读书声,他们是这里的希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生活导航|生活导航 ( 新ICP备12003026-1号 )

GMT+8, 2024-3-29 18:40 , Processed in 0.1430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